成都至璞茶舍文化简介 时间:2014-01-28 点击:7055次 成都至璞茶舍 文化简介 ![]() 至璞茶舍 这是一个财富的时代,更是消费财富的时代。 谁跟上了时代的脚步,谁抓住了未来的脉动,谁就会站在下一个财富的至高点。 当今社会,节奏快、压力大,现实无情、 物欲横流……诸多负面因素折磨着现代人, 大家变得彷徨、不安、浮躁和不知所措…… ![]() 至璞收藏:《心经》书法中堂(“田园城市”书法家廖章恒先生书) “如果我们走得太快,要停一停,等候灵魂跟上来。”这是印第安人的一个名言。而“至璞”就是一个让客户在繁忙中停下脚步,给心灵来个修禅打坐,重新拾得那份安宁与平静的地方。 自古“禅茶一味”。“至璞”要做的是打造一个清静雅致的环境,让客户在品茗的时候,达到一种自我心灵的启迪和与外在的沟通释然……;“至璞”定位是以茶为媒的综合性都市文化礼品会馆,是一个具有系统功能的文化载体。 ![]() 至璞专业茶艺师何春林 “至璞”品牌,取意“返璞归真”、“璞返自然”,崇尚自然、素美、淳和,意涉“道”、“大道”、“至道”、“规律”等古今大哲学范畴。 “璞”,古人是说蕴藏有玉之石,或未琢之玉。《韩非子•和氏》 :“王乃使玉人理其璞,而得宝焉。”这是指蕴玉之石。也可比喻尚未为人所知的贤才。自古以来,人们对璞玉十分珍视,被当作宝物。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《天工开物》中曾有详细记载:“凡璞藏玉,其价无几。璞中之玉,有纵横尺于无暇玷者,古帝王取以为玺,所谓连城之璧,也不易得。起纵横五六寸无暇者,治以为杯,此已当之重宝也。”说明璞玉在古代是非常珍贵之宝。本世纪初谢彬访问新疆,见和田玉“有皮者价尤高。皮有洒金、秋梨、鸡血等名,盖玉之带璞者,一物往往数百金,采者不曰得玉,而曰得宝”。可见,璞玉即使在现代仍是很贵重的。古人也用“璞”表明玉未经雕琢之初相,具有返璞归真的意味。 “璞”与“朴”同音,相通,喻“淳朴”,“质朴”之意。“道德经”被西方称之为东方圣经,“道德经”中所弘扬的“返朴归真”、 “无为而治”,也是至璞所要诠释的品牌意义和精神原旨。 ![]() 至璞风格:见素抱朴 “至”含义有二:其一,“到”、“达于”之意,如“返璞归真”、“璞返自然”;其二,极端、极至、极品之意,“至璞”为崇高的自然、素美、淳和。 老子曰“上善若水”,表明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,十分顺应自然。“至璞”之德与“上善”之水最为相近。如水的“居善地、心善渊、与善仁、言善信、政善治、事善能、动善时”。(《道德经》第八章)说明了最善的人: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;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;待人善于真诚、友爱和无私;说话善于恪守信用;为政善于精简处理,能把各方面治理好;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;行动善于把握时间、时机。这种顺应自然之人,守之至柔而能达于至刚,如俗语言“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”即是明证;善于无为而无不为之,如成语讲“涓涓细流,汇成大海”可为注解。 “至璞”是守以至静、至拙,而达于至正、至巧。老子言“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。” (《道德经》第二十六章)十分强调厚重是轻率的根本,静定是躁动的主宰;由于厚重则不会失去根本,因为静定而不会丧失主导。此外,曾文正(曾国藩)说“天下之至拙,能胜天下之至巧。”他人生哲学很独特,那就是尚“拙”,看似很拙笨的办法,却能胜过那些看似极端巧妙的行为。 所以老子又说“道恒无名,朴虽小,天下弗敢臣。”(《道德经》第三十二章)这是说道总是无名无形的,朴虽然很微小,可是天下没有人能支配它。庄子言“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”。“至璞”不争美,而天下谁能来争美呢?至璞之道即至朴之道。《老子》第十九章:“见素抱朴,少私寡欲。”晋•陶潜《劝农》:“傲然自足,抱朴含真。” “至璞”将以朴素自然之道,济以水善之德,与世人共同演绎生活精彩,促进幸福至臻。 “至璞”实则一种人生态度,大道至简,悠闲人生,至璞至真!道家讲无为而治,“治大国,若烹小鲜!”(老子《道德经》第六十章)人生本是一种修行,至璞之道,朴素之美,顺应自然,就是为人做事的真源!希冀时人于繁华浮躁的尘世,在至璞静心小憩,可以寻得一分安宁,一分闲适! “至璞”矢志于弘扬茶之雅赏、艺之品味、文之传播,致力于打造一个隐于繁华之中,避离尘嚣之扰,人们心向往之而追求的净土。 ![]() 至璞茶艺师掠影(部分) 茶舍地址:成都市青羊区金阳路59号(金沙小学对面) 联系电话:028-69156789 (权利申明:本“成都至璞茶舍文化简介”系原创首发,其解释权属成都至璞茶舍,引用和转载请署明出处。——编者) 编辑:山水 |
CopyRight©2010 成都问书堂 http://www.wenshutang.com 版权所有
电话:13378101296 传真:028-87084976 | Email: 120108516@qq.com 地址: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光华村南街50号A3栋509 蜀ICP备10200362号 在线咨询: 您是第 2808360 个访问本站的人 |